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指明了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
所谓“生态”,是指生物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我们生存的环境、空间、氛围,以及体验感和对未来的预期。从生态文明战略看,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作为生产要素统筹起来,放在历史空间和未来发展的维度进行长远的配置,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对自然规律和民心的敬畏。企业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此一脉相承,或许也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把企业各方面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充分调动起来,实现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从生态保护的视角看,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政治性与经济性。国有企业的政治性是第一性,坚持和维护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也是国有企业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同理,在国有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不是法外之地,党纪国法也没有双重标准,必须一以贯之。同时,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经济战线为党和人民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其经济性也是在实现国有企业的政治功能,两者相辅相成。
——多样性与一致性。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是保护生态的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企业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拥有一致的文化、规则和行动,但是基础和根本依然是个体的多样性。既需要保护个体的差异化与多元化,鼓励个性和创造,让各方面活力充分涌现,更需要维护整体的一致性与协同性,剔除不和谐因素。
——短期性与长远性。生态文明思想是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进行谋划的,企业的永续发展依然如此。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要实现可持续经营,既要实现产值、也要实现利润,既要追求报表,更要追求效益,寅吃卯粮、卯吃寅粮甚至于稀释企业和职工利益的短视行为既不符合市场规则,也是在透支企业的生命,无异于饮鸩止渴。
——治标与治本。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也是现象和本质、植被和土壤的关系。在环境治理中既需要修枝剪叶甚至拔掉烂树,更需要改良环境和土壤,从源头上净化生态。从公司治理来看,主体单元需要重点关注各治理主体权责的分配、职能的分配、收入的分配、机会的分配和干部人才结构,防止要素分配失衡导致的生态失衡。纪检单元在关注问题的同时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看病、也抓药,实现党政纪协同、标本兼治。
——纪检与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抓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是协同共生、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目的是通过揭示风险、管控风险,倒逼和促进要素的合理化配置,将政治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和治理效能。或者说,抓纪律作风也是保护生态、保护生产力,转作风、提效能也是在改进生产力。
从生态环境保护到公司治理,其内在逻辑是一脉相承的,是在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规律改善环境、改造自我的过程。诚如总书记所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