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4
分享
擦亮纪检委员监督“探头” 发挥支部一线监督“前哨”

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宛如党扎根在基层的 “神经末梢”,与群众距离最近,能够最为真切地聆听群众的心声,感知群众的诉求。肩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以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职责。判断基层党组织是否全面过硬,其中一个关键的衡量维度,便是看其监督作用是否切实发挥以及作用的强弱程度。从近年来查处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来看,在这些案件背后,普遍存在着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状况,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现象屡见不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监督落地。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任务规定中,明确了基层组织对党员有监督职责。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实施监督,既是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也是工作职责所在,只能不断强化,绝不容许有丝毫的削弱。


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中,唯有将监督职责深度融入基层党组织的“毛细血管”,让每一位党员都切实转变为流动的“监督哨”,才能够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防腐堤坝”,促使党的执政根基在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中愈发稳固坚实。基层党支部处在监督环节的关键“最后一公里”,必须与党委、纪委协同合作,共同搭建起 “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督体系。把制度约束所具备的刚性、日常监督体现出的柔性,以及群众参与蕴含的活性进行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基层监督的质量和效果,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让党员干部和职工切实感受到纪检工作近在咫尺,正风肃纪反腐行动时刻相伴。党支部纪检委员处于党内监督的最前沿,是纪检工作的“前沿哨兵”,是支部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力量。纪检委员通过当好“宣传员”、“监督员”、“联络员”、“建议员”,才能进一步激活“神经末梢”,疏通“毛细血管”。


作为交投生态公司的纪检委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和监督意识,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招标采购、劳务招募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平日里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前往项目现场实地查看。对那些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做到问题不回避,错误不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