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9
分享
公司富宁县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项目顺利通过技术审查

近日,我公司承接的富宁县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项目,顺利通过主管部门技术审查。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项目从前期筹备到核心实施的全流程工作圆满落地,更意味着富宁县5条重点河湖拥有精准“生态诊疗单”,不仅为后续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规范化建设按下“加速键”,更为守护流域水环境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启动以来,公司始终秉承“守护绿水青山”的理念,严格遵循“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工作原则,全面对标国家及行业主要标准规范,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对富宁县谷拉河、那马河等5条重点河流开展“全方位、精细化”的排查行动。本次排查覆盖河道总长约403公里,累计完成左右岸排查长度约753公里。

      采用“三位一体”排查模式,摸清流域污染“家底

      项目团队采用“遥感影像识别+无人机航拍巡查+人工徒步排查”的三位一体技术模式:先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精准锁定疑似排污点位,构建“污染点位初筛地图”,再利用无人机覆盖人员难及区域进行低空巡航,最后由技术人员徒步核查,逐一记录排污口坐标、排放方式、周边环境特征等关键信息,最终建立“一口一档、动态更新”的排污口基础台账,彻底摸清了流域排污“家底”,为后续治理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实施“双重监测”机制,掌握污染物动态变化规律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项目团队对已查明的排水排污口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旱雨季实验室分析检测”的双重监测方式,系统分析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季节变化规律,精准掌握污染物动态变化特征,为溯源工作筑牢数据基石。

       运用“双轨溯源”方法,锁定污染源责任主体

       依托详实的排查台账与监测数据,项目团队聚焦不同管控区域、不同类型入河排污口的核心特征,采用“非现场溯源+现场溯源”双轨结合的溯源方法:通过“排污口起点—上游污染来源追踪—污染源类型识别”的科学追溯路径,对已查明的入河排污口开展“一对一”核查,精准明确各排污口的污水来源、污染物组分特征,并针对性提出科学整改措施,为后续精准治污提供了清晰方向。

       此次项目成果顺利通过主管部门技术审查,既是对公司环保咨询专业能力、技术服务水平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项目团队“攻坚克难、精益求精、担当作为”工作态度的充分肯定。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以技术赋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为更多地区提供“排查—监测—溯源—治理”一体化生态解决方案,助力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